近日,網購平臺“買1件”功能被指誤導折扣。 “買1件”功能可以讓消費者在結賬時以極低的價格買到價格高的商品,比如9.9元買“原價”99元玻璃,19.8元買“原價” 488元的飾品。
記者調查發現,所謂高原價多為賣家虛報,實際售價遠低于標價。 專家認為,此類促銷活動涉及價格欺詐。
虛標原價,商品過期?
“輕松買1件”產品套路多
??打開某個購物平臺的APP,隨機選擇幾件商品購買,結賬頁面會出現“購買1件”的推薦。 每次推薦的商品都不一樣低價折扣平臺,與購買的商品無關。 推薦的東西很便宜。
部分消費者除了“享優惠”外,還發現無法查看“買一送一”商品的商品詳情。 如果他們退出支付頁面,搜索這些手買的商品,發現價格并沒有便宜多少。 比如一款據說從99元降到9.9元的玻璃杯,商場原價只要17.9元,一條原價488元的項鏈,商場正常售價只要29.8元。元,詳情頁也沒有“原價488元”的介紹。
此外,一些“一次買一個”的產品也成為臨時產品的促銷渠道。 比如一瓶9.9元的啤酒,原價是38元,但是搜索店鋪發現兩瓶原價是38元,而且還有一個多月就過期了。 評論頁面有消費者表示,“順手買的,沒想到買到的是短期產品?!?/p>
消費者趙女士告訴記者,她購買過一款“手買1件”的產品,產品圖片上寫著“9斤玉米”9.9元,但實際上只有2斤,而且2斤的標志用灰色小字顯示。 她去商品頁面看了介紹,發現差評很多。
專家: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
涉嫌哄抬物價
“急買1”的產品質量如何? 誰在提倡“趕快買1”? 記者聯系了該購物平臺,但截至發稿,未收到回復。
記者查詢互聯網平臺發現,不少運營商都推出了“輕松買1件”,主要是為了產品清倉和新用戶建立對產品的基本評價。 有平臺甚至有人致力于推廣這種類型的營銷。
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所副秘書長陳銀江認為,消費者在“一次買一件”中無法查看商品詳情,也會加劇買空等情況的發生。術語產品和“錯誤的商品”,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。
陳銀江:
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服務時有權了解真實情況,但商家將最優惠甚至是虛構的信息拋給消費者,消費者看不到自己真正想知道的商品信息。 這種通過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來誤導、欺騙消費者的情況,已經對消費者權益造成了損害。 ?
此外淘寶打折,部分商家“手工買1件”虛標價格后進行“大幅降價”低價折扣平臺,明顯違反了《禁止價格欺詐行為規定》明令禁止的“虛構原價”行為。 》,還涉嫌違反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。
陳銀江:
這種行為確實涉嫌哄抬物價。 “買1件”表面上看是很便宜的價格,迎合了消費者的心理,但實際上它的原價可能是虛構的。 從掌握的信息來看,該行為確實涉嫌虛構高原價誘導消費者。